微孔加工技术,作为精密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航空航天、医疗、电子等多个高科技行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孔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从传统的机械加工、电火花加工到现代的激光加工、复合加工等,技术不断突破,精度和效率持续提升。
一、传统微孔加工技术及其局限
机械加工:包括钻孔、铣孔、刨孔等,依赖硬质合金刀具或微型钻针。虽然成本相对较低,但加工深孔时排屑和散热困难,刀具易磨损和断裂,且难以加工高硬度材料。例如,在加工CVD-SiC等高硬度非金属材料时,机械加工几乎无法实现。
电火花加工(EDM):利用高频脉冲放电原理蚀除材料,适用于导电金属,与材料硬度无关。但EDM加工存在热影响区,加工孔壁易产生重铸层,需后续酸洗去除,且加工速度相对较慢,电极也会损耗。
化学蚀刻:通过掩模定义孔阵列,利用化学溶液腐蚀材料。但化学蚀刻存在各向同性腐蚀问题,导致孔壁呈锥形,影响气体喷射方向性,且掩模精度限制难以满足30μm以下孔径需求。
二、现代微孔加工技术创新
激光加工:激光加工以其非接触、高效率、多材料适应性等特点,成为精密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特别是飞秒激光和皮秒激光等超快激光,通过超短脉冲实现“冷加工”,避免热影响区,孔径偏差可控制在±1μm以内,孔壁粗糙度Ra<0.2μm。激光加工还可实现任意形状微孔的加工,灵活性高,适用于各种硬脆材料和高硬度金属。
复合加工工艺:结合多种加工技术的优势,实现更高精度和效率的加工。例如,“激光+磨削”协同工艺,先通过激光粗加工快速成型微孔阵列,再利用金刚石磨削对孔壁进行精密抛光,消除激光加工残留的锥度与毛刺。这种工艺在Showerhead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加工精度和效率。
电加工技术革新:针对绝缘陶瓷材料,传统加工方法往往束手无策。微细电火花加工通过采用导电相改性陶瓷和纳米石墨粉工作液,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加工过程中,利用放电产生的高温蚀除材料,实现对绝缘陶瓷的精密加工。此外,电液流加工(EHF)利用高压电解液携带磨料冲击陶瓷材料表面,实现材料去除,深径比可达30:1,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部件制造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三、微孔加工技术的应用领域
半导体制造:在半导体制造中,Showerhead作为气体分配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微孔加工精度直接影响晶圆表面薄膜沉积的均匀性、刻蚀精度及等离子体分布的稳定性。随着先进制程向3nm及以下节点推进,Showerhead的微孔加工精度要求已提升至亚微米级。
航空航天: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中,SiC/SiC复合材料喷注板上的微孔加工实现了燃油雾化效率的提升和温度均匀性的改善,显著提高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性能。
医疗领域:在脑机接口陶瓷探针中,氧化锆基体上加工的微孔阵列实现了神经元信号的高保真采集,为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电子领域:在喷墨打印机喷嘴制造中,激光钻孔技术加工出圆度好、锥度低、碎屑少且内壁光滑的微孔,提高了打印质量和效率。在印刷电路板(PCB)制造中,激光钻孔可加工微盲孔,满足产品小型化需求。
四、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制造业对精密加工需求的不断提高,微孔加工技术将继续向更高精度、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未来,随着空间ALD技术、AI仿真优化、国产替代加速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微孔加工技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微孔加工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突破,为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
安徽博芯微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为核心组件提供高精度Showerhead(喷淋头/匀气盘/气体分配盘)服务,产品主要包括Showerhead、Face plate、Blocker Plate、Top Plate、Shield、Liner、pumping ring、Edge Ring等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显示面板等领域,性能卓越,市场认可度高。
内容来源:新闻(搜狐网)《激光微钻孔技术深度剖析:材料、机理、方法与应用全攻略》、网易《陶瓷深微孔加工工艺全解析》、电子发烧友网《微孔加工 - 电子发烧友网》、知乎专栏《Showerhead微孔加工:半导体制造的精密挑战与突破》。




